由于 Arch Linux 滚动更新,本指南有时效性,请注意本文修改日期。见 官方的安装指南 和 中文翻译版 。
安装前
- 下载安装镜像。
- 用闲置的小 U 盘制作安装盘,U 盘数据会被覆盖。(虚拟机内安装不需要)
- 关闭 BIOS 中的安全启动。(虚拟机内安装不需要)
- 推荐关闭 Windows 的快速启动功能。
最好在虚拟机里尝试安装一次再操作物理机,稳妥点永不过时。
安装镜像的系统中自带 vim、nano 等若干文本编辑器,后者用法简单,新手百度一下就会了。
下载安装镜像
下载页面 ,国内可直连。备用镜像源: 清华源 、 阿里云 。
制作安装 U 盘
⚠️ 警告:此步骤中 U 盘数据会被覆盖,请预先妥善保存好自己的数据,最好使用一个闲置 U 盘。我用容量不足 4 GiB 的小 U 盘都绰绰有余。
Linux 下烧录教程请移步 Linux 下制作 U 盘安装镜像 。Windows 下烧录 U 盘推荐使用 Rufus 。
进入 U 盘的安装系统
U 盘插入电脑后开机,按功能键进入启动菜单(Boot Menu),如F7或F12等(不同电脑牌子或主板不同),选择 U 盘对应启动项。不清楚就百度搜索自己的电脑型号如何进入启动菜单。
临时换个大的终端字体
|
|
用命令 ls /usr/share/kbd/consolefonts/
查看更多可用字体。
检查当前启动模式
💡 提示:能装 Windows 10 的电脑应该都是 UEFI 的。详见 Verify the boot mode 。
执行以下命令:
|
|
- 如果命令返回
64
或32
,说明系统以 UEFI 启动,硬盘分区时用 GPT 分区表。 - 如果文件不存在,说明系统可能是在 BIOS 启动,硬盘分区时用 MBR 分区表。
- 如果在虚拟机环境中,请调整虚拟机设置,改成 UEFI 再安装。
测试联网
|
|
如果大约每秒都出现一行新结果,表明网络畅通。否则,请自行解决网络问题。
磁盘分区与格式化
⚠️ 警告:千万不要装错硬盘! 防止不小心格式化其他盘,本文以
sdX
代称。
使用 lsblk
命令得知硬盘的「名字」。
硬盘分区的「名字」举例:
/dev/sdc3
:硬盘/dev/sdc
上的第 3 个分区/dev/nvme2n5p3
:硬盘/dev/nvme2n5
上的第 3 个分区
我的分区方案:UEFI 启动模式 + GPT 分区表
老主板可能不支持 UEFI,需要用 MBR 分区表。更多信息请百度。详细分区方案参考: Installation_guide#Example_layouts
我的方案 | 建议大小 | 作用 | 分区 |
---|---|---|---|
1 GiB | 1 GiB | 引导分区 | /dev/sdX2 |
剩余所有空间 | 剩余所有空间 | 根分区 | /dev/sdX1 |
|
|
进入 parted
|
|
创建 GPT 分区表
|
|
分区(请按自己的分区方案调整)
|
|
输入 print
检查分区结果。
输入 quit
退出程序。
按自己的分区方案格式化分区
|
|
按自己的分区方案挂载文件系统
|
|
后续步骤中 genfstab 会根据这一步骤生成配置文件,每次开机会根据此进行自动挂载。
安装系统
国内镜像源
修改配置文件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。以
清华开源镜像站 Arch Linux 软件仓库
为例,注意细节,如 mirrors:
|
|
执行命令 pacman -Sy
以同步软件数据库。
安装基础软件包
此时记得安装一个文本编辑器,比如 nano、vim。
若不装图形界面,此时需要安装 networkmanager,否则难联网。
|
|
一些系统配置
生成 fstab
|
|
切换进新系统
|
|
设置时区,校准硬件时钟,中国时区选上海
|
|
设置语言
编辑 /etc/locale.gen
,删除以下两行开头的 #
:
#en_US.UTF-8 UTF-8
#zh_CN.UTF-8 UTF-8
然后执行以下命令:
|
|
网络设置,给你的电脑起个名
|
|
设置用户
设置 root 用户密码
执行以下命令,然后根据引导,输入密码并按 Enter:
|
|
赋予 wheel 用户组管理员权限
|
|
删除开头的 #
。有几行比较像,别搞错了:
|
|
添加普通用户,把 用户名
换成你起的名字
|
|
配置引导加载程序并重启
如果需要多系统引导,安装 os-prober
并修改 /etc/default/grub
,删除开头的 #
:
|
|
配置 grub
|
|
CTRL+D退出 chroot 并重启
|
|
重启后联网
|
|
安装微码和 KDE 桌面
关于微码(microcode)
- AMD 的 CPU 安装
amd-ucode
- Intel 的 CPU 安装
intel-ucode
|
|
安装 KDE plasma 桌面和常用软件,请根据需要修改
KDE 桌面的常用软件、NTFS 文件系统支持、浏览器、中文字体、中文输入法、zsh:
|
|
安装时说不定会遇到几个选择,以下几个是我的推荐,其它的可以自行决定:
- jack 后端:选择
jack2
- pipewire 后端:选择
wireplumber
- 字体:我觉得
noto-fonts
好看
使用 zsh 作为默认 shell
|
|
开启 SDDM 服务
|
|
再次重启就有画面了。
字体
如果你有宋体之类的其他字体文件,复制到 ~/.local/share/fonts
里,然后运行命令 fc-cache
。更多内容见
字体